• No banquet lasts forever.
  • Love life, enjoy every minute of it, for once it's gone, it's gone for good.
  • Half-hearted effort brings half-hearted result.
  • Bad luck is loser's excuse.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推广福州话 续

(3)语法

音韵

因为有着极其复杂的连音变化规则,福州话被认为是汉语诸语系中最为复杂的语言

声调

福州话共有七个初始声调,基本保留了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名称 阴平 上声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去 阳入
调值 55 33 213 24 53 242 5
例字 君 滚 贡 谷 群 郡 掘
上表的例字摘自成书于清朝的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


《戚林八音》把福州话描述成八个声调,此书也由此得名“八音”。但事实上福州话中的上声无法区分阴阳。因此福州话只有七个声调。 阴入字和阳入字(即入声字)以[-k]或[-ʔ]结尾。 除了这七个初始声调,在连读变调中还产生两个新的调值:“21”(半阴去)和“35”(半阳去)。


连读变调

同其他汉语方言相比,福州话的连读变调规则非常复杂。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词语时,最后一个字永远不变调,而其他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变调。譬如,“独”、“立”、“日”这三个字都是阳入字,调值都为“5”,分别读作[tuʔ5]、[liʔ5] 和[niʔ5]。当它们组合成词语“独立日”后,“独”变调为“21”,“立”变调为“33”,因此整个词读作[tuʔ21 liʔ33 niʔ5]。


双字连读变调规则见下表(粉红色代表前字,浅蓝色代表后字):
阴平, 55
阳平, 53
阳入, 5 上声, 33
阴去, 213
阳去, 242
阴入, 24
阴平, 55
阴去, 213
阳去, 242
阴入乙, 24 55 55 53 53
阳平, 53
阳入, 5 55 33 33 21
上声, 33
阴入甲, 24 21 21 35 55
阴入甲是以[-ʔ]结尾的阴入字,阴入乙是以[-k]结尾的阴入字。

文白异读

文白异读的现象很经常在福州话中出现的.

声母 福州话有十七个声母。
双唇音 齿龈音 龈后音 舌根音 声门音

塞音
[p'] (波), [p] (边)
[t'] (他), [t] (低)
[k'] (气), [k] (求) [ʔ] (莺)

擦音
[β] [s] (时)
[ʒ] [h] (喜)

塞擦音
[ts'] (出), [ts] (曾)

鼻音
[m] (蒙) [n] (日) [ŋ] (语)

边音
[l] (柳)

上表的例字也同样来自于《戚林八音》。

一些中青年的使用者无法区别[n]声母和[l]声母。例如“老”和“闹”都可以读作[nau242],也可以读作[lau242]。多数人是将[l]并入[n],也有人二者皆可。 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福州话不存在诸如[f]或[v]这样的唇齿音。这个特征事实上被所有闽语共享,此外也是韩语和日语的特征。 [β]和[ʒ]被添加斜体,因为它们只存在于连音中。参见下文。

声母类化

声母类化是福州话非常典型的性质之一。当双字或双字以上组合成词时,首字声母从不变化,而其他字的声母往往会发生浊化或鼻音化以匹配前一个字的韵尾。
前字的韵尾 后字的声母
元音韵尾[-ʔ]
* [p]和[p']变化为[β];
* [t]、[t']和[s]变化为[l];
* [k]、[k']和[h]变化为零声母(无[ʔ]);
* [ts]和[ts']变化为[ʒ];
* [m]、[n]和[ŋ]不变化。

[-k] 所有声母都不变化。

韵母

下表是福州话的元音音素,其中的六个圆唇元音被添加了黑体。

前元音 后元音
闭元音 [i], [y] [u]
半闭元音 [e], [ø] [o]
半开元音 [ɛ], [œ] [ɔ]
开元音 [a] [ɑ]

上表的元音音素连同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组合成福州话的韵母系统。

简单元音
[a/ɑ](虾/罢)
[ɛ/a](街/细)
[œ/ɔ](驴/告)
[o/ɔ](哥/抱)
[i/ɛi](喜/气)
[u/ou](苦/怒)
[y/øy](猪/箸)

复合元音
[ia/iɑ](写/夜)
[ie/iɛ](鸡/毅)
[iu/ieu](秋/笑)
[ua/uɑ](花/话)
[uo/uɔ](科/课)
[yo/yɔ](桥/锐)
[ai/ɑi](纸/再)
[au/ɑu](郊/校)
[ɛu/ɑu](沟/构)
[øy/ɔy](催/罪)
[uai/uɑi](我/怪)
[ui/uoi](杯/岁)

鼻音韵尾
[-ŋ] [aŋ/ɑŋ](三/汗)
[iŋ/ɛiŋ](人/任)
[uŋ/ouŋ](春/凤)
[yŋ/øyŋ](银/颂)
[iaŋ/iɑŋ](惊/命)
[ieŋ/iɛŋ](天/见)
[uaŋ/uɑŋ](欢/换)
[uoŋ/uɔŋ](王/象)
[yoŋ/yɔŋ](乡/样)
[ɛiŋ/aiŋ](恒/硬) [
ouŋ/ɔuŋ](汤/寸)
[øyŋ/ɔyŋ](桶/洞)

入声韵尾

[-ʔ] [aʔ/ɑʔ](盒/鸭)
[øʔ/œʔ](扔/嗝)
[eʔ/ɛʔ](渍/咩)
[oʔ/ɔʔ](乐/阁)
[iʔ/ɛiʔ](力/乙)
[uʔ/ouʔ](勿/福)
[yʔ/øyʔ](肉/竹)
[iaʔ/iɑʔ](掷/察)
[ieʔ/iɛʔ](热/铁)
[uaʔ/uɑʔ](活/法)
[uoʔ/uɔʔ](月/郭)
[yoʔ/yɔʔ](药/弱)
[ɛiʔ/aiʔ](贼/黑)
[ouʔ/ɔuʔ](学/骨)
[øyʔ/ɔyʔ](读/角)

上文提到过,福州话理论上存在两套入声韵尾[-k]和[-ʔ]。但对于大多数使用者而言,这两套韵尾只有在连读变调和声母类化中才可以区分开。因此,大多数语言学者认为[-k]韵尾已经从福州话中消失。

松紧变韵

在上表中,所有的韵母都是以松紧配套的形式出现的:
左边的韵母叫做紧韵,右边的声母叫做松韵。松紧韵和声调联系紧密。阴平、上声、阳平和阳入字为紧韵字,而阴去、阴入和阳去字为松韵字。在连读变韵时,松韵字会伴随着变调而把它们的松韵转变为其相对应的紧韵。

例如,“福”是个阴入字,读作[houʔ24],“州”是个阴平字,读作[tsiu55]。当两个字组合成词语“福州”时,“福”的调值从“24”变为“21”,同时它的韵母也从[-ouʔ]变为[-uʔ],所以这个词读作[huʔ21 tsiu55]。而在“中国”一词中,“中”是个阴平字,因此尽管存在从“55”到“53”的变调,它的紧韵却不会再发生变化。

松紧变韵是福州话独特的现象。这个性质使得福州话古奥难懂,甚至无法同其他闽语彼此交流。

词汇
来自英语的借词

在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英国胁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福州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的城市向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开放。随后以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主的西方人在福州开办了大量的教堂和西式学校,大量的英语词汇也随之被引入福州话,比较常见的有如下词汇:

* [khouʔ5],名词,衣服,来自于“coat”;
* [nɛʔ5],名词,球网,来自于“net”;
* [pheiŋ53],名词,油漆,来自于“paint”;
* [pheiŋ53 ŋiaŋ33],名词,一小笔钱,来自于“penny”;
* [thɛʔ5],名词,钱,来自于“take”;
* [kɛ53 lo33],名词,“女孩”的幽默说法,来自于“girl”;
* [so53],动词,投篮,来自于“shoot”;
* [a55 ki53],动词,暂停,来自于“again”。
* [ma21 laʔ5 ka5],地名,指南洋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来自于“Malacca”。

汉字

大部分的福州话词汇都来自于古汉语,因此都可以用汉字写出。许多用福州话撰写的作品也都是用汉字书写的,譬如《闽都别记》(平话字:Mìng-dŭ-biék-gé)以及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在福州发行的汉字版本的《圣经》。但是汉字作为福州话的书写系统,有许多缺点。

首先,福州话保留了许多独特的非汉语词汇,这些词是无法用正统的汉字写出的。譬如否定词“mâ̤”,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写法,其用法及发音相当于闽南语的“bē/bōe”(通常写作袂、勿会),可能是用源字。有的人把它写作同音字“卖”,但是“卖”的意思和它却毫无关联。有人以“袂”借音书写,也有人创造一个由“勿”和“会”组成的全新的字,但是这个字却没有被大多数字体所收录。

其次,由于缺乏乡土教育,几乎所有福州话的使用者都处于福州话文盲的状态。他们认为方言无法用汉字写出,而只有普通话才能用汉字写出。因此当他们书写福州话时,往往通过普通话的近似发音来错用汉字。比如,“会使(â̤ sāi)”一词(意思是“可以”)通常被写作“*阿塞”。

平话字

平话字(Bàng-uâ-cê)是19世纪美国在福州的传教士根据福州话的音韵设计出的一种罗马化文字。它克服了使用汉字书写福州话的一些弊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非常流行。

No comments: